126.关于加强本区工业企业宣传推介的建议
日期:2023-08-25  作者:  浏览量:7

关于加强本区工业企业宣传推介的建议

提议人

所属代表团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李艳

第三代表团

区经济信息委

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委、江津区市场监管局、各平台

 

建议正文

 

关于加强本区工业企业宣传推介的建议

 

江津是工业大区,工业强则经济强。近年来,江津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工业经济不断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从统计数据上看,江津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已居全市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突破1700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超过50%,不断增长的工业产值成为“护航”江津经济发展的“金名片”。靓丽的成绩背后是无数本土工业企业扎根故土、默默耕耘,为江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通过走访调研发现,由于对本区工业企业推介力度不够,导致出现职能部门服务不精准、社会公众认知不深入、市场业务开拓不充分的问题。为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扶持本区工业企业创品牌拓市场力度,政企联动做好本地工业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帮助本土企业提高影响力、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收集推广企业及产品信息。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全面收集整理江津区工业企业信息及产品目录。通过户外广告、互联网、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本土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职能部门主动精准落实帮扶政策,政府性投资的工程和项目在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获得优先使用权。

二是加大供需对接服务力度。结合本地企业实际,认真策划,力争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行业供需对接座谈会,促进本土企业采购本地产品和原材料。通过座谈会,引导供需双方面对面交流互动,促成合作意向达成。同时,组织本土企业家深入优质企业参观走访,了解企业产品品质及经营理念,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是打造多渠道展示销售平台。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智慧推介平台,通过各园区微信公众号、江津智慧园区APP等渠道,为企业提供产品供需的功能板块,进一步拓宽企业产品的销售方式和渠道。在区内旅游度假区设置工业产业展示销售厅,针对性向游客进行推广,进一步扩大本地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借助各类博览会、展销会的宣传销售平台,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展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展区设置专柜,帮助企业走出去。

 

办理简述

 

A

经信委202347

 

重庆市江津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十人大三次会议第126号建议的复函

 

一、基本情况

我区5049家工业企业(2022年底名录库数据),工业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4%。全区539家(不含年度升规企业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规模产值1797.4亿元,总量居全市各区县4位,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5%,同比增长7.6%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其中,新建升规6家,年度小升规4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居全市第1新培育规下工业企业254家。

2022区经济信息委深挖工业经济亮点、聚焦工业品牌热点、找准工业企业特点,多角度、全方位、全平台营造浓厚的工业宣传氛围,中央媒体上稿55次,重庆日报、重庆新闻联播等市级重要媒体上稿74在江津日报、江津发布等区内主流媒体上稿100余条次,媒体曝光度持续提升,全方位展现江津工业的生机活力和发展潜力。

二、目前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完善规上企业产品目录

一是着力本地配套率的提升。为提高本地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推动本地企业、产品之间相互形成产业链供应链。加速构建区域经济循环体系,2020年区经济信息委持续开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品目录的梳理和完善,加大对全区工业企业产品的统筹,发布了《江津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要产品目录(第一批)》转发给各相关企业,引导有需求的企业使用本地产品并广泛宣传组织开展好对接活动,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相互推介产品,相互使用产品,进一步推动企业之间深化合作,推动我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对接同时积极配合区委组织部牵头开展的“党建联建·助企强链专项工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助推经济小循环

二是加速构建双城经济圈小循环。持续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组织企业参与成渝地区八方协同建设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地方产品(德阳)推介会,组织辖区50户企业参与成渝地区八方装备制造企业供需对接会72户企业的283项产品纳入《成渝地区八方地方产品目录》,引导八方相关部门依据该目录鼓励和引导本地企业就近采购,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动全要素、全产业链互联互通。引导企业双向布局,提升上下游、左右端协同能力,共同创建区域品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动态平衡。

(二)上线试点供需对接服务平台

以创新园区管理、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着力推进产业发展智能化、园区管理精细化、服务功能专业化。启动江津智慧园区暨津心服云平台建设,并成功在德感工业园试点运行,除在经济运行、建设用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安全环保、政务服务等各项功能外,已上线企业供需对接信息发布功能,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深挖企业产品形象展示渠道

积极举办各类高端峰会,持续提升我区企业在行业领域知名度,在“江津杯”工业设计大赛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级支持升级规格,成功举办首届“永江”工业设计大赛,我区共有15户企业62件产品获奖,并在各大媒体曝光。同时,今年以来,已先后举办和参与中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高端峰会、“三品”城市战略峰会,为农机装备和消费品企业扩大在全国知名度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下一步工作

(一)打造江津工业宣传矩阵

一是开展江津工业宣传专项行动。深度挖掘江津产业优势,在更多平台展现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新态势,更广泛传播我区工业经济发展新成就,区经济信息委将于5月起开展“工业江津,向‘新’而行——2023江津工业巡礼”系列主题宣传报道。通过一线采访,深度挖掘江津工业的发展脉络、各大产业的发展状况、企业的发展环境等,全面展现工业大区一江津的工业新图景。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加快构建全市领先的产业集群。深度挖掘江津工业比较优势凸显展现江津工业发展新态势。围绕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目标,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提升江津工业大区的辨识度。通过整合优质的媒体平台,全面传播智造江津未来之城”,让海内外全面了解江津,让江津工业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担起顶梁柱,展现江津工业发展新气象。

二是统筹协调各级媒体资源。积极对接中央驻、市级媒体广泛宣传。抓住江津工业企业发展等重要时间节点,对接人民网、新华网、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华龙网、上游新闻、凤凰网等主要媒体,积极开展宣传报道。统筹区融媒体中心加强宣传报道。在江津日报、江津网、最江津APP、江津融媒微信号、江津发布微信号、江津新闻等全媒体平台刊发本区工业企业宣传,帮助企业提高影响力,提升公众知晓度。探索在热门短视频平台组织打卡活动,邀请抖音达人、流量用户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带头打卡,最大限度吸引广大江津市民朋友参与打卡活动,为江津工业发展造势,增加江津区和相关企业和品牌的露出机会,对流量高的打卡用户配以发放消费券的形式予以奖励。

三是加强“江津智造”整体品牌宣传。开展江津工业“江津智造”整体品牌营销宣传。安排工业宣传专项经费,在央视、网络、路牌、新兴媒体等全方位宣传展示江津工业,促进招商引资,宣传企业品牌,推进江津工业整体形象提升。继续联合泸州、永川,持续办好永江”工业设计大赛,强化品牌效力,扩大我区工业企业在区域影响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开展“津匠”评选活动,评选在生产工艺技术上精益求精的职工代表高品质优良产品。通过评选活动,营造发扬“工匠精神”,推动工业质量品牌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全社会对江津工业的关注了解。

(二)数字化赋能供需对接

在德感工业园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江津智慧园区暨津心服云平台的运营推广,采用大数据、智能化整合园区资源,推动园区建设管理信息化,精准高效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深化平台功能建设,通过数字技术实现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依托产业链协同功能帮助和引导企业将供需信息发布到平台,并实现匹配精准供需,优化区域生产要素配置。纵深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通过收集掌握企业转型需求,适时在平台推出一系列开箱即用的轻量化应用或普惠型企业服务包”,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丰富线下服务内容,通过举办主题沙龙、专场培训、政策解读、供需对接活动等,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

(三)持续强化本土品牌培育

持续开展“亩均论英雄”改革,配套实施“五大倍增”行动,围绕骨干企业数量、优质企业规模、低效企业质量、数绿色改造、企业创新能力五个方面实施“倍增”行动,不断强内功、集群、提质量、增效益、树品牌。全面提升我区工业辨识度,加快打造重庆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是发展壮大一批“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链,坚持引进和培育优势骨干企业相结合。鼓励大型企业通过技改扩能、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每个重点产业链形成至少1家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利用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整体跃升,补齐短板。到2026年,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50家,其中50亿元以上企业10家、100亿元以上企业3家,为工业经济宣传再造热点。

二是改造提升一批“专精特新”的骨干企业。鼓励动员企业积极入“专精特新”培育,通过加大“专精特新”培育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鼓励企业积极入库培育,推动更多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到2026年,培育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5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0家以上。大力推动企业“上市”,力争每年入库10家左右工业上市种子企业,为工业企业宣传再添亮点。

三是培育发展一批“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坚持“抓大、小、育新”,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工业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2026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超60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200亿元。建成重庆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工业宣传立支点。

 

 热点新闻
  • ·
人大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