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关于推动江津社区体育发展提升居民健康素质的建议
日期:2023-08-24  作者:  浏览量:2

关于推动江津社区体育发展提升居民健康素质的建议

提议人

所属代表团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钟海国

第一代表团

区体育局

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文化旅游委、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

 

建议正文

 

关于推动江津社区体育发展提升居民健康素质

的建议

 

社区体育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就是要将全民健身化为生活化、大众化、科学化,把体育健身作为人们衣食住行后的第五位元素。因此,建议我区围绕宜居城市建设,以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的理念,打1015钟健身圈”的生活化布局。

建议一:多建老百姓身边的场地。加大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有效供给,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提升市民健身的可达性、便捷性。一是新建居住区和公园绿地等,要执行配建公共健身设施有关标准。新建小区要严格执行重庆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等文件关于文化体育建设的标准。特别要落实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二是已建且缺乏体育设施的小区和公园绿地,要做好补短板工作。比如,圣泉寺公园(一期)位于金科和阳光城两个小区之间,周边居住人口多,可因地制宜在公园配建三人制篮球场、乒乓球台、儿童游戏场等。比如,在体育设施较少的鲁能领秀城、浒溪1期等小区,适当增加体育设施。三是梳理城市建成区边角地、空闲地情况,有序建设小而精的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借鉴主城区经验,清理建成区未登记土地使用权属、不宜单独实施项目建设且土地面积大于1亩的国有土地,鼓励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分步建设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除了把体育文化内涵、体育运动标准融设计建造中,还可结合江津(或镇街)历史沿革、风土人情、非遗文化等,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场地设施,推动边角地“变废为宝”。四是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效能。开放时间和范围应执行《重庆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要求,同时,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的评估督导,优化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管理方式,支持第三方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进行统一运营。五是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建设“健身空间”。支持社会力量建设“百姓健身房”,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资源建设共享健身空间。

建议二:多带动老百姓身边的消费。努力在促进体育消费新增长上做文章。一是主动争取承办市级及以上体育赛事。根据滨江新城发展实际和人口持续增加趋势,适时启动建设一座标准体育场或体育馆,为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场馆准备。积极申请承办城市体育联赛、“三大球”城市业余联赛、大学生(青少年)系列体育赛事等,多元培育体育业态,带动三产发展。二是积极争创市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区。夯实体育消费基础和形成时尚体育新风潮,推动各年龄段的人群掌握1-2项适宜的运动项目或健身技能,培养健康体育消费习惯,提升人均体育消费水平。搭建体育消费新场景,鼓励体育服务业态进驻商业中心、教育养老设施、文化场馆,打造观赛、健身、消费、社交体验的新场景。三是支持开展体育消费特色活动。加强体育与文化娱乐、购物观光等业态结合,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借鉴北京等地经验,建立“社区体育消费节”、举办“体育惠民消费季”,促进双线体育消费。比如,联合区内体育经营单位,推行消费满10040元等折扣。比如,探索点亮“体育夜经济”,鼓励在重百商圈、金科美邻汇、元帅广场等举办夜间体育赛事活动,打造培育“夜尚津”。

建议三:多开展老百姓身边的活动。突出项目导向和需求导向,做活社区体育活动及赛事,让活动和赛事门槛降低,让活动规模上升,提升市民参与感、获得感。区级层面,倡导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亲子趣味运动会”“邻里体育计划”等,形成年年有品牌赛事、月月有主题文化、天天有社区活动的新气象。镇街层面,需要有紧张激烈的赛事,也需要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爱好群众的健身指导、趣味体育活动、新兴运动等,探索一镇(街道)一特色体育活动,形成人人可参与的良好锻炼氛围。比如,2021年圣泉街道浒溪社区举办首届社区运动会,吸引三千多人参与,决赛场面更是人山人海。同时,加强基层体育组织建设,鼓励区体育总会向镇街延伸、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下沉行政村(社区);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办理简述

 

A

20237

 

重庆市江津区体育局

关于区十届人大次会议87号建议的复函

 

一、优化城区全民健身功能布局

立足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建设,逐步推广功能复合、立体开发的集约紧凑型健身设施发展模式。结合城市更新行动,鼓励老城区、城中村等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低效用地,规划建设开敞式健身设施。新城区建设要结合城市留白增绿,科学规划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与生产生活空间相互融合、与绿环绿廊绿楔相互嵌套的健身设施。2023年建成江津区滨江体育公园,建设临港产业城体育公园、双福体育中心、山体育运动中心、滨江新城体育公园、白沙体育中心,在圣泉、双福轻轨站周边规划建设一批能承接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的“平战结合”综合性体育场馆及副馆。

二、推动全民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

积极推动政府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的要求向市民开放。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活动的体育场地,做到能开尽开。鼓励已建成且有条件的学校进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广泛更多样的体育设施服务保障,切实解决政府公共体育场馆利用率不高的问题。鼓励私营企业向社会开放自有健身设施。

三、积极举办或承办高水平体育赛事

借助我区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优势,积极争取田径、足球等国家级单项体育赛事落户我区,力争每年申办一批市级体育赛事和学校体育赛事活动;持续高质量举办好重庆江津东方爱情马拉松赛、四面山生态五项国际挑战赛、迎新登高比赛等大型赛事,扩大对外影响力,提升群众参与度和知晓度。

四、搭建体育消费新场景和创新消费模式

鼓励体育服务新业态进驻城市商业中心、教育养老设施、文化场馆。科学规划区山体育中心功能布局,分类引进体育服务业态进驻中心,打造观赛、健身、餐饮、购物、娱乐、社交于一体的体验新场景、体育新地标;积极申办“巴山蜀水 运动川渝”(江津站)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系列活动,适时举办“体育消费季”和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促进双线体育消费。鼓励体育经营性单位在重百、金科美邻汇、元帅广场、吾悦广场等商圈举办夜间体育赛事活动,点亮“体育夜经济”,促进体育消费。

五、因地制宜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有效开展

坚持因地制宜、协同发展的思路,加大体育为民惠民、倡导全民健身宣传,不断丰富群众性体育活动。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介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全民健身宣传工作,不断增强市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二是持续、高质量举办“活力江津·魅力之城”系列体育赛事活动,充分发挥单项体育协会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各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镇街、村(居),广泛组织开展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联赛、健步走、乡村健康跑、农民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较高的全民健身活动和青少年、老年人等专项体育赛事活动,年均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活动100余次。三是持续打造四面山生态五项国际挑战赛、江津东方爱情马拉松赛、新年登高活动等文体旅品牌赛事活动。四是围绕我区传统优势体育项目和镇街不同地域特点,指导镇街打造“一镇一品、一镇多品”赛事品牌,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满足群众体育活动多元化需求,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的全民健身氛围。五是建立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站点3200多个,各站点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免费对各类人群参与体育锻炼进行科学指导。积极开展“好体育人”志愿服务,打通体育为民惠民最后一公里。“好体育人”志愿服务队每年开展志愿服务30余场次,参与志愿服务1000余人次,全区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累计达4000余人。六是“武术之乡”建设得到巩固。常态化开展武术“六进”活动,年均组织区内各武术馆校参加国家级、市级武术比赛20余场次,曾在“中国武术之乡”100个城市中排第17位。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49.49%

 

 热点新闻
  • ·
人大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