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关于支持江津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日期:2023-08-24  作者:  浏览量:10

关于支持江津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议人

所属代表团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龚云

第二代表团

区经济信息委

区金融发展服务中心

 

建议正文

 

关于支持江津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江津区坚持工业强区不动摇,打造四大工业园区,并依托本土工业企业数量多、招商引资优质企业多的优势,大力推动培育企业发展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专精特新”企业)取得突出成效。202212月末,江津区已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62家,其中市级161家,国家级“小巨人”18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居全市远郊区县第一,全年新增108家居全市第一。2025年,江津区规划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25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0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5家,新增上市企业2家。为进一步助推实体经济发展,落实江津区下阶段“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笔者通过调研了解“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短板并提出相关工作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支持力度需加强。一是未设立专项补偿基金。江津区政府虽从梯度培育、资金奖补、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了“专精特新”企业系列扶持措施,但未专门针对“专精特新”企业设立贷款补偿基金,企业贷款增信手段有所不足。二是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投放乏力。目前,江津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投放量已远超风险补偿金的贷款放大比例,限于风险补偿金不足,导致有资金需求、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无法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202212月末,江津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余额3.16亿元,其中“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余额仅0.82亿元。三信贷总量不匹配。202212月末,银行机构累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511笔,金额129.33亿元,贷款余额仅34.49亿元,占全区贷款余额3.28%,与“专精特新”企业在江津工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不相匹配。

(二)企业投资信心需提振。由于受疫情影响及经济下行压力等考虑,有的企业投资信心不足,不愿增加投资扩大再生产,主动控制经营规模,削减财务成本支出,甚至提前归还银行贷款。106家贷款企业中,12月末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的有32家,占比达30.19%如某机电公司、某铝业公司等工业企业,实际控制人考虑到当下市场环境,在业务扩展方面较为谨慎,积极主动压降银行贷款,维持现有经营规模,节约财务成本。

(三)企业拖欠严重需关注。从走访调研以及银政企座谈会上了解到,多数企业反映下游核心企业,由于掌握了产业链主导权,货款结算多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等,甚至有的采取欠款挂账(主要针对央企、国企),金额大且账期长,普遍超过34个月,增大了企业财务成本,加大了企业资金占用,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融资压力。当前,拖欠款问题已经给民营企业经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扰,社会各方应予高度关注。

二、工作建议

(一)引领帮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推动江津“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工作,建议政府强化引领帮扶用。一是加强调研规划。建议加大对区内“专精特新”企业的调研、分析,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和引领适合区情的“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帮扶力度第一,加强指导。建议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指导力度,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市场开拓和产品开发能力第二,加强扶持。建议通过产业发展基金、政府采购以及税费减免等政策措施,“专精特新”企业予以大力扶持。第三,加强补偿。建议在现有价值类贷款的基础上,设立“专精特新”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撬动更多的银行贷款投入支持企业发展。

(二)担当作为,强化金融保障能力。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监管导向,银行机构积极作为,切实提升“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能力,一是强化责任。各银行机构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以加强“专精特新”企业金融服务,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为己任。二是精干队伍。各银行积极培养制造业企业信贷专业人才,打造了解制造业技术,制造业企业经营、管理的专业队伍,在信贷管理工作中做到与“专精特新”企业“无缝对接”。三是创新产品。主要是有针对性的创新弱担保或是信用类的信贷产品,积极做实投贷联动以及专利质押贷款等。四是加强激励。科学合理制定“专精特新”企业信贷目标任务,严格业绩考核,放宽不良容忍度,做到尽职免责,推动信贷人员敢于放贷。

(三)优化环境,增强企业投资信心。切实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尽量减少诸如疫情等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积极向上建言献策努力解决企业“三角债”拖欠问题,切实提振民营企业投资信心。

 

办理简述

 

A

 经信202316

 

重庆市江津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54建议

  

 

一、基本情况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性举措,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江津区积极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江津区有“专精特新”企业162家,其中国家级18家,占全市总量的7%,位居全市区县第二,市级161家,占全市总量的6.8%,位居全市区县第一。其中,2022年新增1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数量位居全市区县第二,新增10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数量位居全市区县第一,新增3家企业(东科模具、新西亚铝业、春钢绞线)入围第三批国家级“小巨人”企业重点支持奖补范围名单,占全市新增数量的12%江津区162家“专精特新”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有15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139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6%今年,专精特新评审工作正在进行中,我区推荐上报了申报市级专精特新企业8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户(复核)。

二、开展措施

为了进一步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区多措并举,建立了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计划。

高度重视,建立机制。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发展,将“专精特新”培育发展工作纳入江津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工作内容。同时结合领导干部联系工业企业(项目)工作机制为“专精特新”企业配备服务专员,按照行业、属地等划分类别由相关部门、园区、镇街负责人联系对应的“专精特新”企业。二是出台激励政策。对新增获评各级专精特新称号的企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政策重点扶持“专精特新”企业,结合市级专项行动计划出台《江津区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相关单位责任,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落到实处,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政策、人才、投融资等多层次全方位服务。

)分类施策,梯度培育。

近年来,江津区对中小企业分类施策,有力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一是辅导入库。江津区广泛宣传“专精特新”政策,通过部门、园区、镇街分头行动遍访全区企业,不断挖掘有潜力的企业进入培育库,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对象台账,每年根据企业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努力营造“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氛围,提高政策知晓度,精心培育“专精特新”苗子企业。二是辅导上榜引导企业走好技改扩能、协作配套、智能化改造等路子,实现转型升级。在每年申报评定期间,区经济信息委为企业提供全面指导,开展政策解读宣贯会,细致耐心地解答企业提出的各项问题,主动对接各工业园、各相关单位一起为企业提供帮助。三是辅导升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提升基础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快企业“上”步伐,促进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积极引导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全方位提档升级,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搭建平台,优化服务

江津区积极引导各相关单位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融资对接、市场开拓等服务一是聚焦难题。定期收集“专精特新”企业意见建议,建立台账,将企业存在的困难问题分门别类分解到相关部门、单位解决落实。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落实“一企一策”措施和各项降本减负政策,开展政策服务、融资服务、技术服务等。二是创新扶持。鼓励专精特新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技术提质增效,促进专精特新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普及数字化装备、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研发机构,给予高质量发展资金奖励。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我区结合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目前已获评的专精特新企业90%以上均为我区8条重点产业链上的企业。三是融资纾困。持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依据经信中小〔20217号文件精神,加大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力度,积极宣传“专精特新”信用贷产品。四是清欠给力。针对中小企业款项被拖欠的情况,从国家到地方都高度重视,2022年度已展开集中清理专项行动,特别针对政府、央企、国企、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欠款进行挂号,逐笔清偿,今年也正在开展新一轮的集中清偿行动,极大力度地保障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利益。

三、建议答复

下一步,江津区将积极培育发展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面实施《江津区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着力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路子,建设“专精特新”企业集群。

抓好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组建研发队伍,根据市场需求,加快新产品研发设计,促进科技成果本土转化,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重视人才引进。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合作机制。针对性开展企业紧缺人才培养,支持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培养企业急需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做好融资对接建立常态化政银企对接机制,定期收集“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开展对接活动,促进银企信息互通,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加大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等信用融资产品推广力度,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投放。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上市种子企业。及时筛选出发展潜力较大的“专精特新”后备企业,加快形成高质量的拟上市企业“预备队”,提供专业咨询顾问服务,切实推动上市企业数量逐年提升

(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企业发展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效能。建立清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拖欠账款台账,逐笔核实,对欠款逐笔清偿。畅通中小企业账款拖欠投诉渠道,积极推动解决拖欠账款。

 

 热点新闻
  • ·
人大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