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关于提升我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
日期:2023-08-23  作者:  浏览量:33

 

关于提升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

提议人

所属代表团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翁仁潘

第六代表团

区卫生健康委

区委编办、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

 

建议正文

 

关于提升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以来,健康中国作为国家战略加速推动实施,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就成了防病控病的重要内容特别在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基层公共卫生执业人员作为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疫情实战考验下,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还很薄弱。乡镇公共卫生人才缺乏、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防病控病意识薄弱,特别是农村居民还存在重治轻防的观念,联防联控的安全意识没有全面形成,在应对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能力还显不足。

  二是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缺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人民群众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但基层卫生院受编制限制,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公共卫生医师缺乏,有的卫生院甚至没有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却由2009年的9类22项、2011年的11类41项,增加到目前的14类55项, 随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日益繁重,而专业人员没有得到补充,严重影响了新形势下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三是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不稳定。基层卫生院工作条件艰苦,特别是偏远山区卫生院基础设施简陋,服务功能不全,绩效工资低,受编制总量限制,职称评聘难,都不愿在乡镇工作,想方设法调走。有的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基本上是身兼数职,加之公共卫生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待遇低,都不愿意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由于基层条件、环境差,人才引进更难,即使来了也留不住,宁可去县城医疗机构临聘,也不愿意到基层。财政投入不足,公共卫生人员的培训学习经费都由基层卫生院自己解决,专业人员本来就少,加之知识更新慢,技能得不到提升,导致基层卫生公共服务质量不高。

 二、两点建议

1.落实责任,齐抓共管,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建议充分发挥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和协调职能,进一步落实部门责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不是卫生一个部门单打独斗,而是需要街道、教育、公安、民政、农牧等各个部门群策群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最大限度地统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资源,加快完善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强化基层卫生工作监督管理,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硬件和软件建设,完善功能,加快推动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

2.夯实基础,加强投入,实现基层公共卫生专业化水平提档升级。大部分卫生院都存在基础的检验检测设备老化,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受医改政策的调整,基层卫生院收入减少,有的卫生院历史欠账多,负债运行,根本无力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人才培养等经费,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一是建议对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等给予财政全额保障,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防控等工作经费和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培训、学习进修等经费的投入,着力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专业能力水平。二是建议人事、编制等部门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倾斜,健全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等激励机制,如在职称评聘、人员招录等方面提高比例、适当放宽条件,出台符合基层实际的引才引智办法,统筹编制使用,拓宽用人渠道,采取“聘镇”“管镇用”等方式,全方位最大限度地引进急需人才充实到基层,补齐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短板。                 

 

办理简述

 

  A

                              202348

 

重庆市江津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8

建议的复函

 

一、关于落实责任,齐抓共管,推动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提档升级的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属地属事责任。近年来,区卫生健康委以关注民生幸福为核心,以健康中国江津行动、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赛马比拼等为重要抓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2023年,在《江津区争先创优赛马比拼机制工作方案(试行)》中,将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率,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城乡医疗占比等指标相继续纳入有关部门(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区医保局等部门)及镇街党委政府赛马比拼指标,通过季度赛马、年度赛马,促进各部门、镇街党委政府通力合作,高质量完成公共卫生工作。

二是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区疾病预防控制局与城乡社区联动机制,区卫生健康委、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区民政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工作的通知》,结合(居)换届工作,全面完善了(居)下属委员会的设立。实现全区(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基本建立,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协调动员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村(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的目标;探索建立疾控监督员制度,在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办医院设立专兼职疾控监督员,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开展情况,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

三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健全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多点触发、反应快速、权威高效的监测预警体系,依托市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和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强化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对接协同,按市级统一安排,实现国家传染病监测网络、慢性病监测网络等与医院HIS系统、LIS系统的对接,消除手工填写及二次录入传染病卡所造成的错误,进一步缩短报告时限,从数据源头保障数据的及时、准确性,实现全区传染病实时预警,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依托“城市大脑”建设项目,与动物疫病、重点药品销售、学校因病缺勤、交通旅游人员监测等系统的对接协调;依托市级区域性疫情监测站点,确保传染病信息实时直报和患者就医症状信息直接抓取,实现不明原因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时分析、集中研判、及时报告。依托市级公共卫生、动物疫病、口岸检疫、食品安全、生态环保等系统,共享检测报告并实时报送异常健康事件。依法依规落实医疗机构疫情信息报告责任,实行首诊负责制,建立相关激励和免责机制。

二、关于夯实基础,加强投入,实现基层公共卫生专业化水平提档升级的建议

一是加强基层硬件建设,做到有机构做事。近年来,为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改善患者看病就医条件、解决老百姓就近就医难题,区卫生健康系统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区财政资金等各级资金支持,切实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和医学装备水平。专项补助5000余万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配备CTDR、四维彩超等设备。几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柏林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山、慈云、塘河、四屏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陆续建成投用;基层医疗机构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救护车实现全覆盖;圣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工投入使用,正在积极推进夏坝镇卫生院迁建等一批基层卫生院建设项目,使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二是充实公卫服务队伍,做到有人干事。全区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落实公共卫生人员1605人(基层医疗机构643人、乡村医生962人,年龄结构方面:29岁以下551人、30-39729人、40-49400人、50-59211人、60岁以上12人;文化水平方面:中专及以下202人、专科804人、本科813人、研究生以上45人)。公卫科非编聘用人员实行与在编人员同岗同酬。对公共卫生科人员和乡村医生制定完善了公共卫生绩效考核方案,严格按考核结果拨付经费。同时,将优秀的公共卫生管理人员优先予以组织培养和提拔使用,增强了工作人员积极性。

三是实施三级全员培训,做到能干好事。建立了“区、镇、村”三级定期全员培训机制,实施了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制度,以确保培训质量。开展了岗位技能练兵和大比武,实施了单位之间的帮扶制度。2022年,选派部分优秀公卫人员到区外培训学习、选派20余名基层公卫人员到委机关、各专业机构进行挂职锻炼,全年接受培训的公卫人员达3800余人次,乡村医生达4000余人次,促进了全区整体服务能力提升。

四是强化村医“六步法”管理,做到有网底做事。在全区推行实施乡村医生管理“六步工作法”,通过明确工作任务、测算补助标准、细化服务内容、核定工作质效、按季兑现补助、年底考核清算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严格按考核结果拨付经费,鼓励多劳多得,有效解决村医“不能干事”和“没事情干”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村医的作用。2022年全区购买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1100万元,占农村常住人口筹资额的42.87%,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经费的11.08%

五是稳步推进区聘镇”改革,破解用人难题。制定江津区聘镇”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办法,区财政每年投入300万元与区级医疗机构自筹方式建立“区聘镇”专用“资金池”。公立医院下派第一批“区聘镇”人员26名到20家基层单位,有效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荒”难题。

 

 热点新闻
  • ·
人大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