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镇:心系“三农”构建山村致富路

2025-04-22

初夏,嘉平镇月沱村汪家河沟半山腰上,沃柑种植大户何跃祥正顶着大太阳卸货——一箱箱沃柑被搬出小型货车。岁月,在他额头刻下皱纹,黑黄的身躯,早已被汗水浸湿。

这位70后中年男子,就是江津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何跃祥,自查出白血病后,却决意将后半生放在这片山上,开垦半边山,栽上沃柑树,让土地变绿生金,长出更多“金果”,矢志把自己的热血奉献给家乡,尽心尽责助力新农村建设,用心用情带领群众构建致富路

一、跨界转型,欲让山地变绿生金

2015年夏,何跃祥手上、背上出现紫红色斑,经常反复感冒,医院一查,居然是白血病!当年729日,他走进重庆某医院二次诊断、确诊后回到家乡月沱村开始静养身体。

何跃祥家住月沱村汪家河沟,地名虽为河沟,但这里却是月沱村的山丘地带。他的家,正在半山腰上。

站在他家门前的水泥院坝,只见远处青山起伏,山路蜿蜒;嘉平场镇、笋溪河水宛如画卷,尽收眼底,让人顿感心胸开阔,颇为豪迈。

或许,久居此地多年,何跃祥有种别样的心境。他没有在自己的病情中郁郁寡欢,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在养病的同时,选择发展农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早年进入社会后,何跃祥曾前往广州、成都、攀枝花等多地打工,从事建筑行业,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2021年,何跃祥当选为江津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他看见家乡落后的生产生活状况,立志为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而努力奋斗。此次选择发展沃柑种植,可谓跨界一举。如果没有胆量和魄力,他是很难做出这样的选择的。 

何跃祥记得,养病期间,朋友老徐告诉他:“现在建筑行业逐渐转型,市场前景堪忧;月沱村本就是老柑橘种植基地,随着农村人外出,柑橘树因无人管理,大多被淘汰,荒废;老家地处半山腰,光照充足,可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朋友的一句句话,他听在耳里,眼神却越来越亮。

“不如,就来一场荒山的人生赌局吧!”下定主意后,2017年,何跃祥在月沱村投资100余万元,承包土地500余亩,开始了沃柑种植之旅。

二、勇如“拼命三郎”,赶跑“拦路虎”  

在村民眼里,虽身患白血病,何跃祥却是“拼命三郎”。因为,唯有拼命,他才能赶跑沃柑种植路上的一条条“拦路虎”。

汪家河沟周边山丘地势陡峭,怪石嶙峋。不少村民上山都绕路而行。为了开荒,何跃祥多方联系5台挖掘机,请人足足挖了4个多月。

资金短缺、缺乏技术是沃柑种植的第二头“拦路虎”。为学到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避免创业“翻车”,他带着家人前往成都淘技,一学就是几个月,并引进了本地沃柑品种。

第三头“拦路虎”在于销售。2023年,沃柑开始进入丰产季。为了让果子销售更具竞争力,何跃祥引进选果机、洗果机,实现对沃柑分类筛选;他每天拨打近100个电话与商贩频频联系,让沃柑走进超市、商场、学校;他还发动周边人脉资源,让政府热心对产品加强推广,联系江津区融媒体中心为其开展直播带货等,让沃柑更好走进群众身边……

三、携众前行,让土地长更多“金果”

经过多年发展,何跃祥的沃柑产业,让周边20余村民就近就业,成为“上班族”,还带动周边100余户村民自发种植沃柑,带动月沱村沃柑种植400余亩。

村民张元生、郑茂怀是一对夫妻。两人今年均70岁有余。参与管理、采摘沃柑,可以为这对老夫妻带来每年4万余元的收入。

“何跃祥曾被评为最美嘉平人,他的干劲确实很感染人。”50岁的村民陈光能是低保户,在何跃祥影响下,陈光能更加自立,在自家土地上种植10余亩沃柑。

80多岁的村民肖书棋,在何跃祥带动下,也和家人一起种植了近10亩沃柑。

……

因为携众前行,月沱村长出更多“金果”。沃柑,正在成为该村农业的又一特色招牌。

四、心系群众,践行人大代表使命

2021年,何跃祥当选为江津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从那一刻起,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愈发重大。他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积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心声,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平日里,何跃祥经常走村串户,与村民们拉家常、聊生产、谈发展。在今年的“人大代表活动日”慰问活动中,何跃祥更是精心筹备,为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了满满的关怀。他自掏腰包,购置了大量面包和牛奶,并亲自将这些物资送到敬老院。老人们看着何跃祥送来的物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拉着他的手不停地道谢。何跃祥表示,作为人大代表,关心弱势群体、回馈社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何跃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担当与情怀,在发展沃柑产业带领乡亲致富的同时,也在各个方面积极为群众谋福祉,成为群众心中的贴心人、领路人。

0 人访问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