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高铁运力及融城通道建设的建议
提议人 | 所属代表团 | 主办单位 | 协办单位 |
赵富勇 | 第十四代表团 | 区交通运输委 | 区发展改革委、区住房城乡建委 |
建议正文
关于提升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高铁运力及融城通道建设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江津区珞璜镇、支坪镇作为重庆枢纽港产业园的主要承载地,加快完善产业园交通体系,推动与主城畅联畅通,不仅关系园区物流降本增效和人气财气聚集,更关系着重庆承载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对外开放的能力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主要依靠高铁和公路两种交通方式与重庆主城联通,铁路方面,境内有珞璜东站、珞璜南站两座高铁站,但两站经停车次有限,且无上下班高峰期车次,极大制约人员往来;公路方面,罐子溪隧道早晚高峰拥堵严重,高速通行需缴纳超过10元的单程通行费用。加之,与毗邻巴南、大渡口、九龙坡区等区无直达公交车、轨道交通,大量在主城居住的企业高管、产业工人只能选择自驾、乘轨道交通中转或拼车上下班,单日单程通行时间超过1小时,严重影响枢纽港产业园(江津片区)物流降本增效、人气财气聚集和融城一体化发展。
三、建议意见
建议区交委积极对接铁道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市财政等相关部门,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协调增开经停珞璜南站、珞璜东站的往返客运班次。建议区发改委、区交委牵头,积极协调巴南、大渡口等毗邻区县发改、交通部门,共同争取政策、资金支持,结合居民出行需求,合理规划开通跨区直达公交车、客运班车。建议区发改委、区交委协调争取小南海长江大桥、铜罐驿长江大桥尽早开工建设,争取将轨道交通18号线从跳蹬站延伸至枢纽港产业园、轨道江鱼线、扇子坪隧道等纳入中长期规划,全面优化片区桥、隧、公、铁、轨内捷外畅的融城通道建设,切实为把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枢纽新城、开放新城夯实交通区位优势。
办理简述
A
津交复函〔2025〕2号
重庆市江津区交通运输委员会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七次会议第073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一、增设珞璜片区铁路客运班次有关情况
经咨询铁路相关部门,因列车的开行需综合考虑线路通过能力、车底运用交路、车底检修计划、分界口交口条件等多方面技术条件以及客流大小、运营成本和区域列车开行情况等因素。铁路企业列车开行计划制定部门对铁路运营情况进行常态化动态分析,不断调整优化列车开行班次。经研判,现有铁路客运班次已基本满足铁路客运需求,如遇客运需求增加,将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优化,增开客运班次。
二、关于跨区县公共交通开行情况
目前,珞璜镇县际班车已开行珞璜至北培、珞璜至綦江、珞璜至永川、珞璜至鱼洞等线路,已基本满足群众出行。后续如需新增县际班车线路,可向主管部门提交申请,经公示无异议后即可开行。
根据重庆市现行公交开行政策的相关规定,区县公交与主城公交暂不能进行互通。因此,暂无法开行江津至巴南、大渡口区等主城区的公交线路。后续区交委将积极汇报争取,力争早日实现公交线路直达主城区。
三、融城通道及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情况
(一)小南海长江大桥
小南海长江大桥位于快速路二纵线的南段,北起于二纵线小南海立交,向南跨过长江,止于绕城高速,线路全长18.2千米,双向八车道,主要包括一桥,一隧,七互通(白沙沱立交、珞璜北立交、温新立交、玉兰立交、碑亭立交、玖龙立交、新滩立交)。估算投资约61.31亿元,江津境内投资约35.8亿元。目前建设单位正在开展可行性研究相关工作。
(二)铜罐驿长江大桥
铜罐驿长江大桥起于西侧森迪大道,往东上跨铜陶路、上跨铜陶联络线,上跨规划沿山货运通道,上跨成渝(改造)线及长江,随后在天助水泥厂北侧上跨S106形成下马石立交,在既有的临港隧道两侧新建单向2车道隧道穿越中梁山,与汇兴路相交形成熊家坝立交,上跨川黔线、下穿渝贵高铁后止于规划温新立交,全长约7.9千米。包含4个立交节点,1座特大桥、1座长隧道。总投资约45.98亿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约32.53亿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约10亿元,预备费3.4亿元。目前项目正在开展前期规划研究。
(三)轨道交通18号线、江鱼线对接情况
江津区2023年向市政府上报了《关于加快江津区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请示》(江津府文〔2023〕21号),争取利用小南海长江大桥通道,增设轨道交通功能,将18号线引入江津区,目前暂未取得市级部门回复;江津至鱼洞段(江鱼线)暨江跳线东延伸段,为串联江津区与巴南区的远景线路,已于2017年6月作为规划建设线路通过市政府第171次常务会议研究,目前暂未取得市级部门相关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