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行业监管的建议
提议人 | 所属代表团 | 主办单位 | 协办单位 |
刘峰 | 第十二代表团 | 江津区消防救援支队 | 区经济信息委、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城市管理局、区应急局、江津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江津区市场监管局 |
建议正文
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行业监管的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快递、外卖行业的持续发展,智能换电柜“以换代充”模式较好地解决电动自行车续航不足问题,备受快递员、外卖骑手、上班族等群体青睐。但换电柜本质为大量单体电池的集合体,在机械滥用、电化学滥用和热滥用等条件刺激下,容易引发锂电池热失控从而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全国各地关于换电柜起火事件也屡有发生。2024年8月,重庆市大渡口区福溪大道西城佳园小区外曾发生一起外卖电动自行车从换电柜更换电池时引发火灾的事件,造成周边较大财产损失。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几年前江津也曾发生过换电柜起火的情况。智能换电柜方便快捷背后,其“野蛮生长”、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 二、存在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区共有9个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柜品牌,换电柜点主要布设在几江、鼎山、双福、德感等城区人流、车流密集区域。经实地调查和走访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智能换电柜场所和柜体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换电柜企业的违规操作行为,如使用劣质电池、充电管理不善等,也给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部分换电柜与生产、生活区域之间无墙体隔离,换电柜布置过密,防火间距不足;换电柜线路布置凌乱且缺乏保护,无接地标识、未做接地处理、无安全警示标识等;换电柜灭火装置配备不齐,附近随意堆放可燃物、停放车辆等。
二是换电柜行业发展引导和规范不足。目前换电柜行业未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其设施选址、建设和用电缺少相应报批或备案流程,存在换电柜无序安装、随意侵占人行道路、消防通道等公共空间问题。
三是换电柜行业监管主体责任不明。换电柜行业作为新业态,现行安全标准和法规存在滞后性。换电柜行业涉及消防救援、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应急管理、电力管理等部门,行政机关存在职能职责交叉、互相观望推脱、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难以开展有效监管。
三、建议意见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为推动电动车换电行业健康发展,消除和防范安全隐患,建议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一是做好行业规范引导。将换电柜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合理开放市政、街道、社区等公共空间,从报建备案、柜点选址、安装用电、日常运维等明确营运商安全要求,压实营运商主体责任,促进其合法合规经营。
二是建立行业监管体系。在换电柜相关法律法规出台前,从区级层面先行明确换电柜行业政府主管部门,由其牵头明确换电柜运营企业资质和行业标准,加大监管力度,明确违法经营相关罚则,及时清退不规范运营企业和不合格换电柜产品,规范行业管理。
三是加强多部门联动共管。区应急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住建委、区城管局、区经济信息委、区消防支队等相关职责部门及所在镇街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开展电动车换电设施消防安全隐患整治,加强部门联动,整合监管力量,确保辖区电动车换电设施安全。
办理简述
A
江津消函〔2025〕25号
重庆市江津区消防救援局
关于区十八届人大七次会议第06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一、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行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增加,充电难和不安全充电等问题日益凸显。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行业目前呈积极发展态势,对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常需求,有效防止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行为,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造成的火灾事故,都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之一,近年来该行业得到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该行业目前存在技术标准、收费标准不规范,行业监管不明确等问题。在火灾风险方面主要有:电池故障引发放热反应,造成火灾事故;充换电柜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要求或发生故障导致电气火灾;无人值守,室外高温、操作不规范等不利条件叠加,增加火灾事故概率;安装环境不符合要求,发生火灾事故对周边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等。
二、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目前我区有电动自行车销售主体69家,有共享单车经营企业7家,无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电动自行车保有量66150辆,其中登记上牌44245辆;充电接口14294个,充换电站7个,换电电池4500余块。自2024年,开展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行动以来,我区由区应急局和消防救援局作为召集人成立了工作专班,区经信委、区公安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市场监管局为副召集人,八个相关部门为成员,一年来各部门协同发力、同频共振,对全区电动自行车领域开展全链条整治行动。整改架空层违规停放充电54处,清理违规停放充电车辆1842辆,查处非法改装违法行为15件,处罚电动自行车违规违法人员19070人次。全区165个小区按照居民用电电价规范充电费用,7553部电梯安装智能阻止系统50部,以旧换新电动自行车1732辆,发放宣传手册5.5万册,在区级媒体曝光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39期,有效遏制了电动自行车领域的火灾事故。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滚动摸排,建立台账。由区专班办公室统筹,经信、城管部门协同参与,镇街联合电力企业具体实施。督促指导镇街、电力企业组织网格员和电力企业员工组成摸排小组,对区内已建充换电设施进行全面摸排,准确掌握每处充换电设施的详细位置、充电接口数量、换电电池数量、接电方式、运营单位及其联系人和联系人电话,确保不漏一处。
(二)多措并举,推动建设。充分发挥第三方专业力量,谋划与三方机构合作探索电动自行车“全城换电”新模式,组织住建、城市管理和镇街、商圈管理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建立联席会商机制,在换电需求较大的商圈和区域,利用室外公共空间,研究规划换电柜布设点位,引导企业将设在室内的换电柜逐步搬迁至室外,确保本质安全;由住建部门加强牵头统筹和督促指导,优化建设计划,加大建设力度,推动既有小区按需求加强充电设施建设,确保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和充电端口配比合理。
(三)加强管理,确保安全。落实《建筑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消防安全要求(试行)》,《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管理指南》《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技术规范》等相关要求,组织镇街、村社开展排查检查,强化统一登记管理、充电设施管理、巡查检查重点、提醒告知处理、宣传警示教育等五项基本工作,不断加强日常管理工作。联合镇街、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消防等部门对辖区电动自行车换电柜开展“回头看、回头查”。对设置在室外的,重点检查与建筑门窗洞口、安全出口,以及可能散发易燃可燃气体的燃气管道、化粪池等部位的安全距离;对设置在室内的,重点检查是否与建筑其他部位进行防火分隔。
(四)压实主责,防控事故。根据重庆市人大常委会2025年3月26日审议通过5月1日起实施的《重庆市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安全管理规定》,明确有关部门关于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安全生产监管职责,对于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行业安全监管中监管界限不清、职责不明的报请区政府裁定。督促换电柜运营企业建立隐患清单,明确整改责任、措施和时限,按期整改销号。组织区内换电柜运营企业开展一次安全警示约谈、提醒,督促建立完善日常巡查检查工作机制,定期对换电柜中的自动消防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强化对换电电池的健康监测,防止破损、存在故障的电池重复使用。鼓励引导充电设施建设运营单位建立数据平台,确保建设运营单位能及时掌握充电设施总体状况并提供相关数据。
(五)广泛宣传,加强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资源,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加强对销售、维修、充电等经营企业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力度,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从源头上防控火灾事故。加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政策解读宣贯、新闻宣传报道和安全科普教育,引导群众选购合格电动自行车及相关产品,增强群众安全停放充电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