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全民近视防控意识 有效降低近视率的建议

2025-08-20

关于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全民近视防控意识

有效降低近视率的建议

提议人

所属代表团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徐飞  

第四代表团

区卫生健康委

区教委

 

建议正文

 

关于加强政府引导,提高全民近视防控意识

有效降低近视率的建议

 

近视防控的背景:

20188月,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始,紧接着国家每年都出台多个近视防控政策。为什么国家会高度重视近视防控呢?因为2018年卫健委白皮书公布,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3.6%,其中,6岁儿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率分别为14.5%、36.0%、71.6%、81.0%,15个省份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省份近视率超过50%。

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不下,严重影响孩子学习,影响升学择业,影响国家征兵质量,影响国防安全。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纷纷制定“近视防控政策”,推动“光明行动”积极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近视防控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2023年,国家卫健委公布数据: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为52.7%。

近视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降低了0.9个百分点,但是和2018年8部委提出的每年降低至少0.5个百分点,近视率高发区不低于1%的要求相差甚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缺乏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方法

1.近视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用眼时间过长,用眼距离过短,营养不均衡,用眼环境不明亮,用眼座椅结构不科学,坐姿不正确,户外活动少,电子产品蓝光辐射等都是诱发近视的主要因素。

2.缺乏科学的近视防控方法。传统的近视防控基本上就是在学校做眼保健操,改变学校照明环境,佩戴眼镜,或者年满十八岁后做眼科手术等,这些方法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近视问题。

3.缺乏科学,便捷,安全的近视防控手段。当今社会,官方或非官方的近视治疗方法大多数是治疗,比如戴眼镜,戴隐形眼镜,角膜塑形等。而这些方法都只解决看得见看得清问题,而没有解决裸眼视力(一般情况下视力的标准是通过视力表来检查的正常的视力是指没有经过矫正就可以看到视力表里面1.0或者5.0那一栏为标准)。激光手术、飞秒手术不仅费用高昂,还或多或少存在后遗症风险。

二、政府宣传范围不广,深度不够

1.政府在制定近视防控政策的时候,基本上仅仅是对标上一级主管部门的文件执行,没有多角度多维度多抓手宣传近视的危害性和防御措施,缺乏整体近视防控生态环境,导致社会对近视重视度不够,参与不多。

2.缺乏多部门联动宣传机制。结合我区近视防控实际,基本上都是卫健委从医院着手,教委从学校入手抓近视防控工作,各司其职,缺乏联动。

3.政府对近视危害性的科普宣传不到位没有明确进校,社区宣传的次数不多、效果不佳,即使有这种活动更多是基于形式,完成工作任务而已。

三、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偏科”,家校信息闭塞

1.属地所在学校,尤其是高中和初中,因为有升学压力,基本上忽略学生近视度数增长的问题。尽管筛查后知道近视率很高,但也会就重(学习)避轻(视力)(飞行员考生除外)。而小学生是近视防控最关键阶段,孩子们在校涉及近视防控方面的内容除了每天2次眼保健操外,就是每学期一次的筛查。

2.教育和卫健部门筛查后的数据都是“保密”的,家长无法知晓。家长不能及时知道孩子视力变化情况,无法引起重视,更不能抓紧时间进行调理和矫治,从某种意义说延误了最佳调理、治疗时机。

四、政府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力度不足

政府执行部门经常会面临很多工作要做,并且都是“重要”工作都可能面临考核。但是对近视工作的考核仅限于国家对省、市、县政府层面,还没有深入到具体的主管部门或单位(学校,疾控中心等)。

       五、社会认知不到位,参与度不高

1.目前,老百姓层面来讲,对近视的认知不多。很多人认为近视不是问题,最多戴副眼镜就可以解决。完全不近视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如果孩子进入高度近视,不仅会导致很多眼疾出现,还可能致盲,甚至遗传给下一代。

2.目前很多人认为,近视防控是学校的事,是政府的事,和家庭关系不大。正是因为这种思想存在,导致近视防控工作政府单打独斗,效果甚微。

六、市场乱象丛生

1.佩戴眼镜是几十年来解决眼睛近视问题的大众化方案,得了近视就戴眼镜的思想,已经深深根植老百姓的日常思维中。

2.近视防控市场缺乏规范,眼镜店或眼科门诊夸大戴镜效果,甚至有刻意误导家长配镜,做手术的行为。

3.除眼镜店外,新出现许多视保店,推出很多摘眼镜,视力康复类产品和方法。这些门店基本上都存在夸大效果操作不规范、收费不菲等行为。

加强引导,增强意识,降低近视率的建议

一、探寻多种近视防控方法

1.近视形成因素很多,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程。政府应该加大科普知识宣传,提高人们对近视危害性的认识,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形成一个防控生态,做到近视防控人人有责。

2.政府应引进或培育行业科研机构,支持医院开展近视防控有效方案的研究,加大对近视防控方法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3.投入更多资金到学校及其他部门,坚持开展近视防控项目,助推近视防控有序良性发展。

      二、多渠道多形式宣传

1.多渠道多形式宣传近视防控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政府应充分利用政府资源,加大户外显示屏的展示,包含公交车、宾馆、餐厅、出租车、商场,融媒体,户外人口聚集地文化墙等。

2.加强和三大运营商合作,每周至少2条短信的形式推送给市民,做到近视防控政策广而告之,深入人心。

3.学校和卫健部门每年不定期开展近视防控宣传,科普,知识问答等校园和社会活动。

4.设立“爱眼卫士”和“护眼卫士”志愿者

三、家校互动

1.学校要加大近视防控知识宣传,创建校长光明工作室,落实近视防控责任主体,举行“我爱眼睛,眼睛爱我”类的演讲比赛。

2.推选学校“爱眼卫士”和“护眼卫士”,利用互联网不定期召开家长科普会,宣讲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告知近视对孩子的危害,近视后的风险。挑选做比较好的家长走进校园,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经验。合力推进家校互动,打造近视防控生态圈。

四、提升考核和奖惩力度

1.政府在推进近视防控工作中,要设置对学校和卫健部门的考核制度,绩效挂钩。

2.完善筛查体系,利用科学技术,把筛查系统植入到班级,提高筛查频率,做到视力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早矫治。

3.建立地区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对于学生视力情况进行严密跟踪,实时分享给家长,打造家校共享近视健康数据。

4.严禁对学生视力健康数据作假,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责,严惩不贷

5.对近视防控先进工作者和单位进行表彰,号召全区其他单位认真学习,互动交流

五、充分发挥社区的宣传功能

1.充分利用社区靠近小区的地理优势,打造社区近视防控驿站,宣传近视防控的重要性。

2.利用社区超市设立视力自动筛查系统,实时反馈孩子视力发展状况。

六、预防近视才是降近视率最有效的方法

1.近视防控至今收效甚微,主要是没有一套科学,安全,有效的近视矫治方法。现在解决视力问题基本上都停留在戴镜和做手术两种手段上。不管手术还是戴镜都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手术还有可能出现后遗症的风险。所以寻找更安全,可靠,有效的防控方法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

2.打破传统的近视防控“重治轻防”的传统思想,提倡近视防控“重防轻治”。只有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宣传近视的危害,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才有可能促进人们去改变传统重治轻防的意识。只有通过有效预防,才能做到近视不发生。因此预防才是降低近视率最有效的方法。

 

办理简述

 

   A

                                                                                                               津卫办〔2025〕55号

 

重庆市江津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区十八届人大七次会议014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根据教育部等八部委《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教体艺〔2018〕3号)、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8〕932号)和《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规范》及重庆市相关要求,我区于2018年12月开展了儿童青少年近视基线调查工作。共调查中、小学及幼儿园10所学校,学生2938人,检出近视学生1434人,近视检出率为49%。其中幼儿园(5.5~6.5岁)近视检出率12%,小学段近视检出率34%,初中段近视检出率64%,高中段近视检出率79%,职业高中近视检出率54%。通过此次调查,了解了我区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不良的基本情况及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为下一步有效采取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9年起,在区卫生健康委和区教委的共同组织领导下,江津区疾控中心持续每年对区内11所监测学校(2所小学、2所初中、2所普通高中、1所职高、1所综合性大学、3所幼儿园)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具体举措包括:

(一)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每年在监测学校进行学生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进行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的体测,并建立学生体测电子档案,及时向学校和家长反馈体检情况。2019年至2024年,江津区学生近视率依次为51.39%、54.21%、53.57%、53.05%、52.54%、52.02%,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2020年近视率较前一年升高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普遍转向网络授课,儿童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显著增加,进而加剧了近视的发病率。

(二)开展教室环境监测。实地调查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测量教室人均面积、课桌椅、黑板、采光、照明及噪声等,形成监测报告并及时反馈整改建议。

(三)开展随机监督抽查学校的卫生检测工作。按照重庆市卫生健康委要求,每年均开展学校卫生“双随机”监督和现场监测工作,对随机抽取的学校落实教学和生活环境卫生要求情况包括教室课桌椅配备、教室采光和照明、教室人均面积、教室和宿舍通风设施等内容开展了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区教委。

(四)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二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县(区)名单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21〕546号)要求,江津区为全国开展第二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区。自2023年起,区疾控中心联合江津爱尔眼科医院每年均在抽取的9所试点中小学校开展近视适宜技术试点工作,内容包括裸眼视力、戴镜视力(如有戴镜)、非睫状肌麻痹下屈光检查,视觉健康影响因素评估等,健全学生视力档案,完成各校视力筛查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学校和家长。

(五)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近视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教育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等各方面共同努力,采取积极有效的科学防控措施,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区疾控中心在“江津疾控”微信公众号上投放了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视频;为学校制作科普宣传栏和宣传折页并分发;并在学校开展区级健康教育巡讲讲座、近视防控主题互动、主题征文、绘画、手抄报征集、印制宣传手册、宣传展板、市级专家送培等活动,积极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艾滋病等防控知识宣教;也在江津城区利用居民楼外墙张贴近视防控宣传标语。同时,区疾控中心联合江津爱尔眼科医院,在学校、商场,社区开展讲座和义诊活动;以近视防控科普儿童舞台剧—《瞳梦国奇旅》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新亮点,深入多地进行精彩巡演

(六)开展专家进校园活动。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全覆盖入校开展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等综合防控督导,掌握全区学校传染病防控水平,了解学生常见病基本状况及其主要健康危险因素,进一步健全学生常见病防治网络,切实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管理。2022—2024年,中心联合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全国爱眼日、全国爱牙日、中国学生营养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健康主题宣传日或周为契机,针对儿童青少年主要健康问题,开展专家进校园415场次,受众学生42511人次,发放宣传单页946份、折页57915份、宣传小册子17701份、健康教育处方2110份。

一、关于家校信息闭塞方面

江津区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工作中,江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江津爱尔眼科医院共同使用爱尔眼科集团开发的《爱尔青少年近视防控系统》,学生体检后家长可扫码查询该生在本次体检中的眼健康报告,实时了解孩子眼健康状态,江津爱尔眼科医院也会在项目完成后及时出具每个学校的相应分析报告帮助学校了解本校学生的视力发展情况,并且在现场工作开展中也为初步筛查视力异常的孩子发放视力复查通知,提醒学生和家长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复查,及时采取措施并干预。在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中,如现场初步筛查发现学生视力低下或视力异常的学生,均现场填写《视力异常检查回执单》,嘱咐学生交给家长,到专业机构做进一步检查。

重庆市江津区妇幼保健院每年开展学生体检后可由学生及其家长在重庆市江津区妇幼保健院微信公众号上查询体质健康检查报告,同时也通过短信方式告知其体质健康检查报告网址,实时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根据检查结果为每所学校中小学生撰写评价分析报告,帮助学校全面了解学生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干预。

二、针对政府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力度

当前考核机制多采用“近视率降幅”单一指标,缺乏过程性指标,导致基层单位操作困难。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主体责任在教委,跨部门协作缺乏刚性约束,学校对中心提出的防控措施建议落实不足。

下一步,区疾控中心将持续开展健教宣传活动,以专家进校园、学校卫生标准普及、学生健康月等活动为载体,在学校、家庭和社区大力开展视力、口腔健康、肥胖等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加强学校视力健康管理。根据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档案,制定视力监测计划,对学生的视力定期进行检查,并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学校友好环境建设,努力减少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加大技术培训及投入。通过强化教师健康教育能力,学校与公共卫生专业机构、高等医学院校等合作,利用好“专家送培到区县行动”,组织教师进行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培训,让教师掌握近视预防知识。受培训的教师通过健康教育课、家长会、近视防控主题班会等形式普及近视防控知识。推进近视防控工作关口前移,对幼儿园儿童家长开展近视防控宣教,加强家长近视防控意识。

0 人访问
扫一扫,分享到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