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步履丈量民情 赤诚初心温暖通泰
——记江津区人大代表、几江街道通泰门社区党委书记税国敏
“12块钱就能吃上热乎营养的三菜一汤,太贴心了!”“困扰多年的水费分摊矛盾,终于彻底解决了!”“楼上漏水、广场舞扰民,这些鸡毛蒜皮总算得到调解了!”
走进江津区几江街道通泰门社区,这些暖心的感慨不绝于耳。点滴“小确幸”背后,是江津区人大代表、通泰门社区党委书记税国敏积极履职、扎根一线,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生动实践。
12元“暖心餐”守护“舌尖幸福”
“父母年纪大了,做饭总忘关火,真揪心!”“天热了,一个人做饭麻烦,走去食堂又嫌远!”2023年8月,通泰门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老人就餐难问题浮出水面。
税国敏第一时间将收集到的民意向江津区人大常委会几江街道工委反映,在街道人大工委的协调下,民政、规划建设等部门迅速行动。作为区人大代表,从选址、建设到运营,税国敏每一个环节都全程参与,走街串巷收集意见、监督项目进度、向居民耐心解释答疑。
如今,走进通泰门社区“助餐”食堂,菜单上还细心地标注着“无糖”选项。不仅解决了堂食难题,更构建起“15分钟助餐服务圈”,为重点人群提供暖心送餐上门。
目前,几江街道已建成3家长者幸福食堂,还有2家正在建设中。
在2024年初区人代会上,税国敏进一步提出《关于给予社区老年食堂运营补贴的建议》,旨在推动智慧结算、引入社会力量、开发社保卡优惠,让温暖惠及更多老人。
“小水表”撬动“大民生”
“太感谢了!我们楼栋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近日,通泰门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粮食局家属院的方丽紧紧握着税国敏的手,激动难抑。
这座90年代初的老楼,32户长期共用一块总水表,水费分摊不均的矛盾积压多年。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代表的心头事。税国敏深入楼栋调研,倾听大家诉求,将这份沉甸甸的民意带上了2022年的区人代会,提出了《关于加快旧城改造后自来水一户一表安装入户的建议》。
2023年2月,在街道人大工委的组织下,税国敏带领基层治理代表小分队深入楼栋开展“微调研”,与自来水公司、街道城镇建设服务中心及居民代表围坐一堂,共同商议解决方案。经过多方协调和街道人大工委的强力推动,家家户户用上了独立的“一户一表”。
这次改造不仅显著改善了水质水压,更从根源上化解了邻里纠纷。
“通泰工作室”巧解千千结
“邓大哥,毕竟是你家漏水影响到楼下,远亲不如近邻,给张大姐道个歉,咱们和气生财,把这事儿圆满解决,您看行不?”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邻里间的“磕碰”在所难免。为打通服务“最后一米”,在税国敏的建议下,“通泰工作室”应运而生。
一支汇聚社区民警、两委成员、驻社区干部、人大代表、议事代表、网格员及居民组长等力量的调解队伍诞生。税国敏熟悉辖区情况、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扮演起“社区和事佬”的角色。
工作室建立清晰流程,分级化解矛盾。居民组长、网格员作为“第一道防线”,成功调处邻里漏水、噪音扰民等“身边疙瘩”100余件。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深度“并网融合”,网格支部书记、楼栋长等骨干激发居民自治热情,引导居民自筹资金为44个楼栋圆了“电梯梦”,清掏20余座化粪池,根治管网堵塞等顽疾。对复杂难题,则整合9个结对共建党组织力量,协同社区两委、民警、人大代表合力攻坚,推动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等民生项目落地。
在通泰门社区,税国敏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始终围绕着办好一件件关乎居民冷暖的实在事,扎根社区,践行履职为民的初心。(刘幸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