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中山镇人大以聚焦民生关切、关注“一老一小”活动为主题,开展第二十二个“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组织部分区镇人大代表,前往敬老院,中山幼儿园等地开展专题调研活动,以“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方式直击养老服务细节,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民生情怀。
在敬老院食堂,代表们仔细查看食材储存柜、餐饮具消毒记录和食品留样台账,生熟分区的操作规范、每周更新的营养食谱获得代表们肯定。走进寝室,空调、呼叫器等适老化设备齐全,被褥叠放整齐,窗台上的绿植与墙上的全家福相映成趣,有代表感慨:“这里的环境,比我们自己家里还整洁。”
来到室外院坝,近60位老人或围坐聊天或晒太阳,气色红润。代表们却多了份“较真”:他们刻意避开管理人员,随机与10余位老人交流。“敬老院经常组织我们看新闻、听政策讲座,比在家知道的事还多!”78岁的王大爷一席话,让原本担心老人被提前安排当“媒子”的代表们放下心来,切实感受到老人们对生活的满意。
检查过程中,带队代表赵凌云突然提出:“我们去看看浴室。”院长龚南禄稍显惊讶的反应,印证了代表们“突击检查直击薄弱环节”的初衷。推开浴室大门,明亮的灯光下,防滑地砖一尘不染,每个洗浴位都设有置物架和扶手,墙体洁白平整,更让代表们惊喜的是,浴室内竟安装了空调。“没想到细节做得这么到位,连空调都定期清理,管理确实用心!”赵凌云的点赞,既是肯定,更是对敬老院常态化管理的期许。
龚南禄坦言:“代表们直奔浴室,摆明了是想找不足,但我们理解,这是对老人负责。”此次突击检查,不仅没发现问题,反而让代表们看到了敬老院在适老化改造中的超前意识浴室空调的配置,有效解决了老人冬季洗浴受凉的痛点,成为此次调研的“意外亮点”。
在与敬老院院长龚南禄交流时,代表们结合所见所闻,提出三点针对性建议:
针对老人“院内活动多、院外走动少”的现状,代表们建议定期组织户外散步、太极操等低强度集体活动,联合镇文化站引入门球、象棋等赛事,让老人“吃得好更要动得好”适当的户外活动既能强健体魄,又能增进老人间的交流,一举两得,镇人大代表李芳特别强调。
考虑到部分老人习惯劳作、闲不住的特点,代表们提议在敬老院周边租赁闲置土地,开辟“银发菜园”,鼓励老人自愿参与种植。“松土、浇水、择菜,这些轻度劳动既能锻炼身体,收获的蔬菜还能供应食堂,让老人找到“被需要”的价值感。”区人大代表赵凌云的建议,得到在场老人的一致响应,李奶奶笑着说:“要是能种菜,我每天能多吃一碗饭!”
针对老人对政策学习、文化活动的需求,代表们建议建立“政策微课堂”,邀请镇干部、志愿者每月解读养老政策、健康知识;引入书法、手工等兴趣小组,依托“时间银行”鼓励低龄老人参与活动组织,形成“以老助老”的互助氛围。
此外,代表们还就医养结合机制、护理人员培训、智慧养老设备引入等提出具体意见,龚南禄现场记录,表示将逐条落实、定期反馈。
离开敬老院时,代表们的讨论仍在继续:“幼儿园检查要更关注消防安全”“提出的建议一定要直击痛点”……一句句务实的交流,彰显着人大代表对“一老一小”问题的持续关注。
据悉,此次调研是区人大常委会“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专项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镇敬老院的“突击式”检查,既是对基层养老机构的一次“体检”,更是对人大代表履职方式的创新实践——从“常规走访”到“随机抽查”,从“听取汇报”到“直面群众”,变的是监督形式,不变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初心。
“养老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赵凌云表示,小组将持续跟进建议落实情况,推动建立“检查—反馈—整改—回头看”的闭环机制,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细致入微的关怀中,乐享“夕阳红”。(谭胜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