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二十周年座谈会召开 总结新时代十年经验成果 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日期:2023-06-02  作者:  浏览量:176

人大工作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2004年3月19日,原江津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将每年4月3日即代表法颁布之日,确定为“人大代表活动日”,在全市率先建立起闭会期间“人大代表活动日”制度,活动时间由1天逐步扩大到4月整月,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深入选区,通过联系选民、走访慰问、视察调研、宣讲政策法规等形式开展集中活动。二十年间,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指导和江津历届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代表活动的形式、内容不断丰富完善,深度、广度和实效持续增强,累计有全国、市、区、镇四级代表4.3万人次深度参与,惠及群众31.8万人次。


6月1日,江津区“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二十周年座谈会在区行政中心102会议室召开。会议旨在总结过去二十年,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情况和经验成果,推动人大工作不断创新发展,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动员和组织全区人大系统在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江津建设中贡献智慧和力量。会上,部分区人大常委会老领导、市区镇人大代表畅所欲言,积极围绕活动开展、履职尽责、制度建设等方面分享经验做法,探讨深化提高的措施办法,不断为“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注入新动能。

    江津市第十四届、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陈德伟

作为江津区“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我对活动从最初提出到逐步成熟,有着深刻的体会。“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意义重大,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需要,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二十年来,在江津历届党委的领导和人大常委会的坚持发扬下,各级人大代表以“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促进和推动了代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二十年来,我收获颇多,有几点体会。一是忠诚履行职责,发挥率先垂范作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选民,听民意、察民情、问民计、解民难,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履职承诺。二是把握时代脉搏。活动主题要结合实际,紧扣市委、区委中心工作和江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针对群众“急难愁盼”,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渠道、新措施、新办法。三是筑牢代表与群众血肉联系。紧密联系选民群众,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传达贯彻到群众当中,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四是坚持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办事。在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时,遵守法定程序,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幸福;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身作则,牢固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五是自觉接受监督,提高履职能力。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不断加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要深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进一步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探索创新、丰富完善,强化保障,进一步做精做靓“人大代表活动日”品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江津建设贡献人大力量。




区第十六届、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石诗龙

开展“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这既是一份光荣使命,更是一份责任担当。作为活动的参与者,我感触颇深。一是自信自强,“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是人大工作的重要载体。这项活动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重点要点,是人大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载体;这项活动紧扣人民关心的热点难点,是党委政府和人大常委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载体;这项活动紧扣依法履行职责,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二是赓续传承,把“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打造成为具有江津辨识度的人大工作标志性成果。经过二十年的接力传承,“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已经成为江津人大代表工作的一张“金名片”,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的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宣传推介,加大力度,久久为功,继续擦亮“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这张“金名片”,将其打造成为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都具有江津辨识度的人大工作高质量、标志性成果。三是与时俱进,推动“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创新发展。“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开展以来,江津人大建立完善了“四联”制度,拓展了代表家站点、流动代表之家、民情联络点等代表联系选民的渠道,特别是近两年来,代表工作更卓有成效,创新了泸永江人大主任联席会议、川渝镇级人大联动活动、镇街代表小组协同活动、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单元等制度机制,“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的内容和载体得到进一步创新发展,活动成果更加丰硕喜人。我相信在市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指导、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江津人大代表工作将不断得到深化和提高,江津人大工作在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江津建设新征程中必将取得更加辉煌成果。



    

市、区人大代表,李市镇黄桷村党委书记 王刚

在“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中,我谨记“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承诺,让群众来当考官,力争做好“赶考”路上的三种人。一是立足岗位办实事,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常态化走访群众,先后组织召开院坝会22场,深入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区人代会精神,以及各项惠民政策。当选代表的一年半时间里,我认真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推动解决了便民桥修建、人饮扩网工程、抗旱管网建设等一批民生实事,协调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2件。二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做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为实现花椒产业提档升级、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确定了以花椒“种植、采摘、烘烤、销售一条龙产业”为突破点,目前通过花椒带枝烘烤、冻库储存、花椒种植社会化服务等,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000余万元,利润突破100万元,帮助椒农每亩增收超3000元。三是忠诚履职献良策,做基层民意的“代言人”。为胜任代表履职要求,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参与“三亮一晒双促进”活动,牢固树立代表意识,不断增强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同时,立足农村实际,积极献言建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代表使命,心系群众解民忧,真抓实干促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一名人大代表的担当和情怀。




    区人大代表、重庆电讯职业学院通信工程与物联网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 王江汉

我始终不渝地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以通信专业建设为重点,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人才培养和技术合作的优势作用,从“三力”着手,以扎实的工作业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是为基层民主增加新活力。作为一名高校的人大代表,我立足自身教育工作者实际和优势,向青年传播民主法治知识,在青年心中播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种子,积极当好“宣传员”“服务员”“传声筒”。2022年以来,共建立选民民意清单23件,并多方联系协调,及时跟进处理情况。二是为科技人才增加新动力。我一直致力于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创新团队,目前已引进二级教授2名,博士2名,市级技能大师1名。三是为成果转化增加新潜力。我牵头建设了校企联合嵌入式开发应用创新中心1个、校级科研平台2个;带领团队与6905 厂等军工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完成3项发明专利并授权,带动相关企业实现年累计增收146万元,并成功申报重庆市现代移动通信技术高水平专业群项目。今后,我将继续紧紧围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等方面,发挥好人大代表的带头作用,广泛倾听人民呼声,积极建言献策,精准对接本地区企业,服务地方经济,为江津区科技创新发挥高校职能,争做让人民满意的代表。



    


区人大代表、重庆海亮铜业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 杨江涛

当选区人大代表以来,我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为群众服务的水平;积极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相关会议、活动,深入群众,收集民情民意,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在“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中,宣讲政策,开展调研,提出建议,反映民情,认真履职;立足岗位,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收获了“创造、创收、创新”三枚果实。一是“创造”,我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创造加速模式,并在2022年5月首次单月单条线产量突破3330吨。二是“创收”,工作中善于发现并收集职工意见建议,积极建言献策,带头努力工作,制定有益于公司生产的政策和措施。为充分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将产量、成本、成材率与一线员工绩效挂钩,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2022年一线员工人均收入达到10.4万元。三是“创新”,我认真履行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这一份责任,带领部门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造福地方人民。2022年,通过生产、装备、品质技术三大部门合并研发,共同努力,完成了43项质量改进项目,获得6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2项发明专利进入公示阶段。作为一名工作在制造业的人大代表,我将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踔厉奋发,为江津“五地一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区人大代表、重庆市江津区淘家乡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何春梅

当选人大代表两年多以来,我始终立足人大代表职能职责,结合自身专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尤其是依托“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进一步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愁盼和关切,作出自己的贡献。一是察民情,献策橄榄产业“金点子”。与226户农户签订购销协议,形成“公司+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带动年销售新鲜橄榄400多吨,农户直接增收300余万元。同时,结合橄榄矮化密植的可行性,提出相关建议破解“橄榄采摘难”的难题。二是惠民生,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主动做好“销售前哨站”,积极发展电商产业,探索多元化产品渠道和销售渠道,制定差异化的产品营销推广方案,让更多家乡特色农产品“走”出石蟆。三是聚民智,夯实川渝合作“好底子”。培养更多电商人才,加快推动实现“一村一品一主播”。2022年以来,联合重庆工商学校、江南职高共开展培训35班1202人次,促进就业创业130人;开设新型农业主体的乡土“网红”课程,传授网络销售相关知识。今后,我将紧紧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泸永江融合发展机遇,加强与四川在荔枝、李子、柑橘等农产品领域的合作和销售,带动更多农副产品销售,培训更多返乡电商人才,带动更多乡亲们增收致富,做一名组织信赖、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



    

区、镇人大代表,嘉平镇大垭村副主任、综合服务专干 杨艳

我是一名普通的村干部,也曾是一名扶贫专干,每年一次的“人大代表活动日”活动,我已经参加了7年,感受很多,收获很多。一是带头搞产业,做群众脱贫攻坚路上的“领路人”。大垭村曾是市级贫困村,我深知想要彻底摘掉贫困的帽子,就要把“输血”变为“造血”。经过多方走访、调研,我瞄准了绿壳蛋鸡产业,为了打消群众担忧,我率先示范,摸索、实验科学的养殖方法,并固化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如今,仅绿壳蛋鸡这一产业就为200余户群众年均增收2000元。二是讲活好政策,做群众脱贫攻坚路上的“铺路人”。我通过走村入户,当好政策讲解员、义务宣传员,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宣传工作,把大道理、好政策,掰碎了、揉烂了,转化成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家乡话,同他们拉家常,聊过去、想未来,用身边事、身边人奔小康的典型事例向他们进行宣传,让群众体会到脱贫攻坚伟大成就背后的制度优势,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增强内生动力。三是主动担责任,做群众脱贫攻坚路上的“贴心人”。2020年受疫情影响,不少群众的鸡蛋销售停滞,极大影响群众的稳定增收,我开始探索电商销售渠道,发动同事、家人和朋友,广发微信朋友圈代买、代卖扶贫鸡蛋,有效解决了群众销售困难的问题。今后,我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身处基层一线、熟悉群众的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江津建设贡献力量。



热点新闻
最新动态
人大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