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人大常委会
关于2023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
区政府:
江津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3年7月28日听取和审议了江津区2023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十五届四次全会和区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突出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贯彻落实推动经济企稳恢复提振36条等系列措施,经济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各项重点改革不断深化,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地区生产总值(含农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与预期目标有差距。一是工业品市场需求减弱,部分重点企业产值下降,加之受水电气价格因素等成本上涨影响,企业制造成本不断增加,部分企业利润受到明显挤压,亏损面持续扩大;二是新引进大项目、优质项目较少,项目开工率和入库率较低,资金到位额也较少;三是摩托车、电子、装备等行业企业出口订单下滑明显,润通科技、群光电子等骨干企业降幅均超过30%,以贸易型企业为主的进出口货物附加值较低,外资外贸对全区经济增长拉动能力不足;四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上半年全区新增1例房地产项目,现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推进缓慢,房屋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3.5%;五是稳岗和拓岗难度增大,保就业和保障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较重。
会议认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因此着力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会议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坚定信心,聚焦重点,突出稳工业促外贸
工业经济是江津立区之本,1-6月,我区工业增加值为302.69亿元,占GDP比重的46%,工业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超过45%,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就稳住了江津经济的基本盘。外贸作为活跃经济、繁荣市场、增加就业的重要行业,也面临着订单下降、实际使用外资到位较少带来的挑战。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继续坚定推动江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聚焦工业经济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助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提质增效;要积极开展境外招商,巩固“百团千企”马泰行出访成果,有效促进外经外贸“质”“量”提升。
(一)聚焦重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要焦重点企业稳存量促增量。继续坚持领导干部联系工业企业(项目)工作机制,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平台、镇街要高度关注“双百企业”和体量较大、增加值率较高的企业,不仅要聚焦工业重点企业,也要聚焦农业重点企业和商贸重点企业,实时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对产值下滑较大的企业,要及时跟进帮助企业扭转生产经营状况,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抓订单、扩生产、拓市场,避免该部分企业的下滑,拉低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要尽快实现道恩高分子(一期)、杜拉维特二期等续建项目按时序年内建成投产,促进威马二期、九能电气、等拟建项目年内新开工建设。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协调好度夏用电高峰企业用电工作,统筹好发供电侧服务、企业需求响应、削峰移峰有序用电等,引导工业企业通过调整生产计划、租赁(购置)柴油发电机、建设光伏设施等措施保生产,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积极向气源单位及市级部门争取用气指标,全力保障燃气供应。积极盘活闲置低效用地、用好增量用地,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用地、先行用地等支持政策,统筹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求。助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提质增效。紧密衔接地方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助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全力打造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全力做好“挖掘增量”和“提升存量”两篇文章,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企业实现“双倍增”行动。全力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货运代理领域的龙头和知名企业,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优化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对传统企业线上线下的新销售业态培训,促使传统行业学习了解更多营销渠道,推动转型升级。
(二)努力促进外经外贸“质”“量”提升。高质量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经济发展。密切与铁路、海关、班列运营公司以及各大物流货代企业的合作,确保全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开行量达到1000列,探索开通中越班列,立足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拓展新的成渝班列线路并力争实现常态化。推进东盟农产品分拨中心建设,促进更多农产品在江津集聚分拨;推进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通机农机整机及零部件在江津集聚,促进枢纽型经济发展壮大。不断优化外贸结构。聚力发展加工贸易,促进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的联合,以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推动货物、资金、技术、服务等多种形态的贸易密切融合。强化多元化的目标市场结构,助力企业拓展东盟、中东、中亚等海外市场。巩固“百团千企”马泰行出访成果。“趁热打铁”推进马泰各方来津考察事宜,积极促成与双福国际农贸城、尚昊农产品、凯丰医疗等企业在贸易、代理、加工等方面合作。协调金融机构、海关管理等部门,为“百团千企”江津团抓订单、拓市场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积极开展境外招商。积极对接外商投资促进机构,用好各类投资促进平台,加密实施境内外外资招商活动,深度挖掘和跟踪重点目标企业,力争今年能有新的外资到位。
二、紧盯政策,适应形势,抓投资增后劲
项目投资与我区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1-6月,全区引进产业类项目71个,同比下降39.8%,实际到位资金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发展后劲势头有所减缓;房地产业不景气则直接影响我区税收收入、土地出让收入、配套费收入,导致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中央已经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扩大社会投资、提振汽车和电子产品以及家居等大宗消费等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指出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我们要紧盯中央决策部署,着力推进项目投资以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
(一)抓项目促投资增强发展后劲。抓好高质量精准招商。提高项目信息研判、跟踪、洽谈水平,注重借鉴发达地区有效做法,进一步加大委托招商力度,与更多的专业咨询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招引更多智能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方面的项目落户,全力引进一批大项目、优质项目。抓实项目落地促建投产。加快推进新建项目尽快落地,主动靠前服务,“压茬式”推进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征地拆迁、管线搬迁力度,确保项目落地并顺利推进。严格按照项目倒排工期计划推进项目建设,时刻掌握项目建设最新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困难。定期开展专题研究解决难点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工作时限,倒逼责任上肩、工作落地,推动项目快开快建快投产,尽快形成投资实物量。拓展思路策划储备重大项目。在紧盯产业类重大项目的同时,要做实重大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事业类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策划包装储备一批争取中央专项债券资金支持的项目;区级相关部门要提升建设项目投资审批备案服务效率,充分调动社会投资活力。
(二)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建议继续出台鼓励购房优惠政策,加强对江跳线沿线和毗邻区县宣传,尤其是拆迁区域,推荐我区环境价格优势,吸引区外人口来津购房。通过举办房交会、发挥住房公积金支持、减免契税等政策优惠措施,刺激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实行商品房预售资金安全有效监管,坚决避免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预售商品房项目未竣工前,将预售资金挪作他用或被总公司调用,确保新建商品房项目的后续建设,最大限度预防开发项目的烂尾、延期交房等问题的发生。分区域调控非住宅商业类用地增量,鉴于区内商业库存量大、去化周期长的现状,采取分类指导措施,严格控制非住宅商业类用地增量。强化“保交楼”工作,加快推进恒大类恒大项目恢复建设,保质保量及时交付,确保房地产市场秩序稳定。
三、统筹兼顾,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受经济形势下行影响,财政收支形势依然严峻,加之大量毕业生将进入就业市场,保就业和保障改善民生面临新的困难。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坚定不移持续保障基本民生社会事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一是要全面完成25件民生实事,实施办好25件民生实事是区政府对全体人大代表、全区人民的庄重承诺,相关单位要加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好各自的职能作用,围绕项目建设优化服务、通力协作,确保每件民生实事都能够如期完成。二是要着力稳岗扩岗,建立失业风险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工作机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青年群众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三是要推进社会保险提质扩面,精准落实低保政策。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大对公共医疗卫生设施设备的投入。扎实推进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四是要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工程、敬老院升级改造工程,推动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重庆市江津区人大常委会
2023年8月7日